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花树相间的绿化带、排列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别具一格的小洋楼、风景优美小公园,粉饰一新文化墙,一座百米长的虹形桥横跨在泉水河之上,连接村子南北两岸,桥头矗立着村委会的二层办公楼,这里就是北寨乡赵王村。
赵王村位于北寨乡的南部,泉水河下游,是北寨乡最大的行政村;距离县城12公里,榆北公路从村前经过,交通便利;因后赵皇帝石勒安葬于此,“赵王”也因此得名。
这里青山秀水,气候温润,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土地平阔、宜居宜业。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人口360户927人,常驻人口150户382人,全村党员4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2019年赵王村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人均收入8500元;经过两年的发展,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8.74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00元,成为北寨乡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按照北寨乡党委、政府提出的沿河沿路沿乡、联片集中、规模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规划,高规格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一体化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六抓六促”持续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和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脱贫攻坚衔接
“2022年我们实施的特优蔬菜产业园、生态杂粮园、肉牛养殖园、休闲农庄等大项目,可增加就业岗位80余个,人均收入2万余元,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百万元大关!”
去年刚换届上任的赵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刘凯信心满满。作为赵王村的的领头雁,同时又是种植养殖的致富带头人,深受村民的爱戴和拥护,他把这几年在外闯荡学到的本领和致富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决心带领乡亲父老闯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赵王村以乡村振兴试点规划的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和实施进度,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期内民生项目,同时从2022年起争取乡村振兴示范村资金500万元启动实施乡村振兴6个重点项目:一是打造特色产业园。赵王村党支部不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创新生产模式,共享产业红利,成立了榆社县赵王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股份合作制,以农民土地入股模式,创建占地278亩特优蔬菜示范种植基地,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预计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以上。二是建设生态杂粮园。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复垦土地220余亩,以原生态、种植方式种植有机杂粮,不施用农药、化肥,全部使用农家肥进行耕种,同时发展产品加工、电商推介销售、品牌建设等一体化产业,年生产有机杂粮10万斤,纯收入可达20万元。三是培育特色养殖示范区。党支部在发动村民发展笨鸡养殖的基础上,发挥返村致富能人的带动效应,倾力打造育肥猪养殖、新品种种羊养殖、能繁母牛养殖等“三大养殖示范区”。目前,全村农户笨鸡养殖1300只,育肥猪存栏2000头,新品种种羊存栏 85头,能繁母牛养殖105头。仅此养殖一项,预计今年年底收入121.65万元。四是延伸特色创收链。赵王村党支部积极创新以土地托管模式增加集体收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农户土地,同村集体机动地集中连片,由合作社统一耕、种、防、收及销售全程托管,村集体每亩收取100元服务费,机动地收入加上土地托管服务费村集体可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通过土地托管覆盖115户,资金入股50余户,使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五是打造生态康养村。充分利用独特青山绿水、气候宜人等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投资91.6万元打造生态民宿康养示范村,并配套流动资金及其他费用34.6万元。六是总投资185.8万元,进行整村立面、街巷整治、绿化、亮化、阵地改造、文化街打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骨架不断拉大,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农村硬化、亮化、绿化、文化、美化不断提升。
抓主导产业壮大,促三产融合发展
“请问这村里的‘羊户人家’怎么走?”许多开着汽车的城里人驻足村口打探路线。赵王村的农家乐“羊户人家”开业短短一个月时间,通过“快手”“抖音”等新型网络媒体的传播,成为城市人打卡的“网红地”。老板刘丹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天的营业额都在5000元左右。今年村委会与刘丹按照“三七入股、三七分红”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闲置的旧村资源,开办农家乐,让刘丹自己经营,收入颇丰。
按照“抓产业、稳增收”的发展思路,围绕设施蔬菜、特色小杂粮、肉牛养殖主导产业,赵王村的设施蔬菜从去年的100亩发展到280亩;明地蔬菜由80亩发展到180亩;特色小杂粮面积从30亩发展到220亩,肉牛养殖120头发展到500头,种植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笨鸡养殖、育肥猪养殖等不断壮大,不断深化产业链条,打造种植、生产、包装、仓储、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沟域经济,锚定建设“美丽乡村”和市民休闲度假基地目标,全力打造了集休闲、娱乐、采摘、餐饮、住宿融合为一体的休闲农庄,成立榆社县赵王村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用股份合作制,村民既是股东又是员工,在享受入股分红的同时还能带来就业收入,有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旅游、包装、运输等乡域经济发展,有效地促进群众增收。
抓地域文化挖掘,促乡风文明转变
“歌颂党的好政策,不忘初心报党恩,条条国策得民心,当代农民有富翁;村容村貌美如画,街头夜晚有路灯,百姓共享新生活,感谢党的领导人……”这是赵王村民曹留文自编自演的快板书。七十多年来,曹留文目睹了赵王村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他把所见所闻满怀激情地全部编成厚厚的一本快板书,颂扬党的好政策、反映赵王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成为村民茶余饭后汲取精神营养的新载体。
赵王村历史底蕴深厚,依托赵王石勒的传说及赵王墓文物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广场、活动中心、图书室、党性体验馆等作用,赵王村不断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弘扬良好社会风尚。
一是以打造祭祀文化、石勒文化、佛教文化为着力点,通过举办赵王村历史文化艺术节、打造文化墙、建设文化广场等方式,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赵王村文化名片,注重对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支持广场舞等群众文化活动,村里成立文艺队,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内涵,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是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赵基梅的倡导下,赵王村开展“美丽人家”“好家风”“孝善养老”积分爱心兑换等评选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营造文明守礼、孝老爱亲、善行义举的浓厚氛围,用好家风滋养党风政风,带动村风民风,让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持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在市中医院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坚持每月宣讲一次政策、开展一次技术培训、开展一次义诊等活动,积极开展“红黑榜”、爱心超市鼓励激励机制,号召群众“明事理、感党恩、当自强”。
四是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和严厉整治,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利用村民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完善“村规民约”,逐户建立台账,坚持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全村大操大办、互相攀比、赌博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抓人居环境整治,促村容村貌提升
窗外树木葱茏、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室内茶明几净、宽敞明亮、整洁舒适。“一天打整这屋子费功夫了,如今党的政策好,咱农民也住上小洋楼了”,村民牛怀民的老伴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牛怀明的二层小洋楼坐落在村委会旁边,门前是干净的街巷,推开阳台便是街心公园,这样的居住环境确实不亚于县城。
为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赵王,村委根据村实际情况,通过问题分类、制定方案、多方联动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村庄旧貌换新颜。一是全面禁止滥挖滥采,乱排乱放。结合泉水河河道治理工程,加大河道滥挖滥采乱排整治力度,包村干部、村干部进行巡查、突击检查,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赵王村的河道变得干净整洁,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街巷环境整治。结合“六乱整治”行动 ,采取多种方式,对柴草跺、垃圾堆进行治理,使之远离水源和居民区。村里设立卫生保洁员,由村委委员刘驼明负责分成十个片区,进行三天一清理、一周一大扫,做到街巷洁净。三是改水改厕改下水。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解决饮用水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投资14.7万元元进行厕所改造工程,对厕所围墙、门窗、以及厕所内的设施进行了改善,改厕151户。改造自来水管线2000余米,改造污水管道1500米。经过综合治理,赵王村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抓跨村联建抱团 ,促区域经济发展
“我乡通过实施‘跨村联建’活动,赵王村与青峪、东湾、水磨头采取村村互助方式,以强带弱、联合振兴,赵王村成功申报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抱团发展’成功之路”,北寨乡包村干部乔亮婷欣喜地说。
去年以来,北寨乡积极探索开展“跨村联建”活动,成立北寨乡联村党委,围绕一堡垒五中心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为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共同发力,改变党建工作“单兵作战”的传统思维,统筹软弱涣散整顿、驻村帮扶、乡村振兴等各级各类帮扶力量,推动党建工作由单打独斗向深度融合转变,真正让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基层、实到支部、向纵深推进。按照“联盟统一协商,各村组织实施”的原则,对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科学议事、民主决策,引导联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综合发展设施蔬菜优势的互补性,实现产业联动、利益联享,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进一步优化乡村基层治理格局,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实现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增收。
下一步,北寨乡将有针对性地探索以强带弱、产业主导、地域联治等联建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联建村议事决策和工作运行机制,真正做到区域发展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实施,公共服务一体推动,形成‘跨村联建’大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抓党建基层治理,促组织人才振兴
“赵王村以农村基层治理‘固根’工程为抓手,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平台,紧扣民生这一主线,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促使党员、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有思维限制,把党建引领作为先导,努力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优化机制上见真章,在民生事项上出实招,为基层治理全方位赋能增效”,有着十几年农村基层经验的赵王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志峰经验十足,刚毅与果敢都体现在这位退伍军人的一言一行中。
赵王村以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推动组织振兴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一是加强党员管理。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厚德实干、团结奋进”的机关文化氛围,守初心,转作风,提效能。在主题教育工作中,制定“赵王村党员办实事清单”,成立赵王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为蓝本,盘活现有资源,编制了《赵王村规划》《赵王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统筹全村资源,搞活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按照能人带动、党员示范的思路,推行“党员帮贫服务队”、“党员产业建设责任区”等制度,把帮助群众发展产业任务落实到党员干部个人头上,让党员干部直接参与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共培育党员示范户5户、党员示范基地5处,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三是创造环境优结构。全村党员47名,其中女性党员8人,平均年龄45周岁,村两委班子成员 7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人,中专文化6人。今年共发展预备党员2名、吸纳入党积极分子3名,按期转正1名,并从中确定后备干部1名,进一步充实了干事创业的力量。为基层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基层组织文化、年龄、性别结构科学合理,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便民服务及时率、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王村近年来先后被县委、乡党委授予“美丽乡村”、“产业示范村”、“文明村”、“环境示范村”、“党建示范村”、“文体设施建设先进村” 、“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晋中市乡村振兴局授予“晋中市衔接示范样板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赵王村,呈现出一派和谐、富足、安宁、快乐的气氛。村民在党支部书记刘凯的带领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在省、市、县、乡的大力支持下,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讲话精神和殷殷嘱托,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未来的赵王村,将会是一个集产业兴旺、生态休闲、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